• 回到顶部
  • 0731-84843628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脑萎缩病

脑萎缩病因病机分

脑萎缩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组织本身发生器质性病变而产生萎缩的一类神经精神性疾病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有着密切的关系。病性属本虚标实,或虚多实少,或虚实并重。对脑萎缩的调护应高度重视,积极预防,有效调理方可延缓其发生和发展。
脑萎缩是中老年期最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疾病,它是由于一种或多种原因导致脑供血供氧不足及脑组织体积缩小和脑细胞数目日渐减少引起的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思维能力减退、注意力不能集中、严重时发展为痴呆、语言障碍、终至智力丧失等为其临床特征。本病多发于50岁以上的患者,病程可逾数年甚至10余年,女性多于男性。
中医医籍记载脑为元神之府,由脑滋养,脑髓充足,才能神气清灵;髓海不足,则神呆气钝,失却清灵。年老之人,肾气渐衰,阴精渐亏,精亏于下,不能上充于脑,由髓海空虚,元神失明,神明失聪;脾气亏虚易致痰阻脑络:七情失调,可使脑络发生瘀滞。在中医的治疗范畴里没有“脑萎缩”的病名属中医“痴呆”“健忘”“眩晕”“痿证”“震颤”“郁证”“虚损”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虽病位在脑,但与各脏腑功能密切相头。因脑为元神之府,只有脑髓滋养,髓海充足,才能神气清灵:髓海不足,则神呆气钝,失却清灵。
故其病因病机有:
1)肾精不足,髓海空虚;
2)脾胃虚弱,痰蒙脑窍;
3)七情失调,肝气失疏;
4)劳心过度,久病失养。
综上所述,脑萎缩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有着密切的关系。病性属本虚标实,或虚多实少,或虚实并重。标实乃气血瘀滞,脑络不通,或痰浊内生、蒙蔽神窍所致;本虚乃肾精不足,或心脾气血亏虚,而致脑髓失于濡养,脑髓萎缩而成脑萎缩。病初多以实证为主,病久则以虚者多见。本病以本虚标实为特征;以本虚为主,多责之于肝肾精血不足,心脾气血亏损,气血运行失衡,清窍失于滋养。标实乃气血瘀滞,脑络不通,或痰浊内生、蒙蔽神窍所致,该病虚实相兼。故上述病因病机往往相兼致病。